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动态 > 体育产业

政协委员提建议:科学规划建设南海体育场馆中心

发表日期:2017-09-21 14:40   文章来源:珠江时报 分享至:

区政协委员刘剑桢在“建言南海新体育中心规划建设”研讨中发言。
9月19日,南海区政协委员参加“建言南海新体育中心规划建设”研讨。
  8月20日,在佛山市第九届运动会闭幕式上,市长朱伟从顺德区区长彭聪恩手中接过会旗,再交到南海区区长顾耀辉手中,南海区正式成为下一届市运会的承办地。
  市运会是佛山市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对于南海人来说,承办第十届市运会,可以充分展现南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全市建设体育强市作出应有贡献。
  作为东道主的南海已将规划建设新的南海体育中心提上了议程,并计划在2020年前完成建设。那么,未来的南海体育中心如何选址?在规划方面,社会各界有哪些好建议?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来考虑,新的体育中心未来作何用途及如何运营呢?
  区政协在委员议政微信群开展了专题讨论后,前天,多位南海区政协委员聚首南海广播电视大学,建言南海体育中心规划建设。这次政协委员聚焦民生公共建设项目,深入调研,积极议政,科学客观,相信能给区委区政府的有关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良策诤言。
  场馆之痛
  小而分散建设新的体育中心势在必行
  说到体育场馆,部分“老南海”还会记得以前的南海体育场,这个曾经举办过很多国际级、国家级文化活动和赛事的地方,曾是南海地标性建筑。自从被拆除之后,南海现时还有南海体育馆、区机关游泳场和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共同组成南海区体育发展中心。
  区体育发展中心为何不能满足承接市运会,在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方面存在怎样的劣势?5月底,区政协文教体卫和文史委一行前往三大场馆考察,详细了解其建设和运营情况。
  “新的区级体育中心建设势在必行。”南海区政协委员、南海妇幼保健院院感科主任王欣用一句话表达此行感慨。
  是什么让王欣有如此大的感触?区政协常委、南海区体育发展中心主任潘惠琼梳理了南海面临的“场馆之痛”:南海体育馆、区机关游泳场都是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建成的,存在部分体育设施陈旧、建筑物漏水的情况,跟南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不匹配。
  南海体育馆位于繁华的南海大道旁,曾承办过世界女子青年手球赛、中国男/女子乒乓球队表演赛、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亚洲空手道锦标赛、CBA篮球赛等大型赛事。不过,中心城区车流密集,周边难以承载大量短时交通流量,活动举办期间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区政协委员、珠江时报新媒体中心主任赵会端则切身感受到停车难,“前几年经常去打篮球,也遇到很多同事,但后来由于停车难,慢慢很少去了。”
  崭新的全民健身体育公园是不少市民健身的首选,现有体育设施相对齐全,但其停车问题同样让人发愁。潘惠琼指出,“公园二期有40亩土地作为临时停车场,但并没有实现硬底化,下雨时坑坑洼洼,晴天时尘土飞扬。”
  此外,三大场馆地理分散而且规模小,没能形成整体规划及错位发展以承接大型综合运动会,有见及此,潘惠琼建议及早将建设新的、带看台的区级体育中心提上日程。
  借鉴先进
  赴江浙问道场馆建设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给南海规划建设新的体育中心寻求经验,今年8月,南海区政协成立调研组赴江浙地区开展体育中心规划建设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杭州市萧山区体育中心、南通体育会展中心及无锡新体育中心。
  南海区政协副主席何熠钢表示,这三个城市在规划、建设规模、配套场馆、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为南海规划建设新的体育中心提供了许多借鉴。
  以无锡新体育中心为例,调研组在无锡新体育中心了解到,作为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最先进的体育场馆之一,无锡新体育中心通过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固有的体育场馆资源,不仅满足了大型体育赛事的需要,还为市民提供了质优价廉的体育健身设施和服务。
  据悉,该场馆平均每年接待健身休闲的市民达1000万人次,2016年总收入约7000万元,略有盈余,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而有中国“南鸟巢”称号的南通体育会展中心地处新城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十分完善,是南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建筑标准最高的现代化体育会展设施。
  “但由于该场馆是纯民企投资开发的性质,因而其存在一弊端:在经营管理上更突出商业化色彩,体育气息相对薄弱。”赵会端分析。
  杭州市萧山区体育中心场馆则承接各类体育比赛和大型公益性文体活动,形成以体育馆、体育场、游泳健身中心为主体建筑,健身馆等为附属设施的健身格局。
  区政协常委、文教体卫和文史委主任林满泉表示,江浙三地的体育中心在规划、布局、功能等方面都考虑得较为周全,“而且他们的每个场馆都是综合型的,并集中在一个范围内,形成真正意义的体育中心。”
  四大疑问地标式体育中心怎么建
  1
  选址何处?
  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中心城区
  未来,南海区体育场馆中心将被打造成城市的地标式建筑,但这一地标式建筑该建在哪?这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政协委员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此行到萧山、南通和无锡,发现他们都选择在城市的经济、文化或交通中心周边建设体育场馆,南海体育中心也可选址在南海的中心位置。”潘惠琼表示。
  潘惠琼还强调了交通枢纽的重要性,她分析,若周边轨道交通、公共交通配备不完善,大型体育场馆通常难以承接大型赛事,“狮山地处南海中心,经济实力雄厚,且其现有佛山西站,未来还将开通地铁,可考虑选址在此。”
  “我建议选址千灯湖北片区,千灯湖片区是南海的城市客厅,将资源集中于此更有利于提升南海的城市形象。”南海区政协常委、南海电大副校长傅会平表示,此行江浙地区调研的三地,其至少有省级资源支持,但南海仅有区级资源可利用,将优势资源集中于城市中心更为合适。
  南海区政协常委、大沥镇盐步初级中学教师邓福军在委员议政群中分析,若将体育场馆建设在新区或开发区,体育场馆在承接大型赛事之余,闲置率较高,容易致使体育场馆经营管理出现问题,“建议定址在罗村、大沥的盐步。”
  区政协委员、区文联主席吴彪华补充道,选址要适中,既不能在人口太稠密的城市中心区域,也不能在太偏僻的区域。
  对于该取何名字,傅会平表示,最好能够体现南海特色,“建议可以寻求专家帮助,或是向社会公开征集。”
  2
  如何规划?
  功能设施需与人口结构变化相适应
  “对于如何减少后期的运营成本,我认为从南海体育中心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这一问题。”南海区政协委员、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住建)设计科技科科长刘剑桢从其专业性角度出发,为南海体育中心的规划设计提出建议。
  他表示,可在南海体育中心的整体设计中,综合运用光伏发电、薄膜发电、充电桩、智慧管理等先进技术,打造一个低碳、节能、环保、可循环利用的高技术含量项目,“如采取综合遮阳、减少使用玻璃幕墙的手段,将有效减少投入运营后的空调能耗。”
  此外,刘剑桢建议,在规划设计时就需考虑该如何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共融,贯彻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理念,“确保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建成后,建筑物周边生态环境不变。”
  体育运动爱好者、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全球战略服务部副总监蔡伟则通过数据展示规划的重要性。
  蔡伟表示,佛山市的人口结构出现了2个变化,“一个是人口老龄化趋势,同时,0~14岁人口的增长速度也很快。”在此背景下,他建议,南海体育中心的规划建设需有前瞻性,提前考虑青少年群体、老年人群体的体育运动需求。
  “另一组关于佛山家庭收入变化的数据显示,至2020年,佛山中产收入家庭将占佛山总家庭数的6成左右,富裕家庭占佛山总家庭数的10%。”家庭收入的变化必将影响不同家庭对运动的需求,为此,蔡伟建议,在对南海体育场馆乃至于全南海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时,都需考虑如何满足不同群体对个性化运动项目的追求。
  3
  如何提升体验?
  引入智慧管理系统拓展招商空间
  传统的老场馆普遍存在利用率低、网络设施较差、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随着体育产业飞速发展,以智能化软、硬件替代人工服务的模式逐渐被关注。“全球众多大型体育场馆都不惜重金升级改造传统场馆。”区政协委员、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贝馨梅谈到“互联网+体育”的重要性时表示,“现在,没有智慧系统的场馆犹如没有高智商、高技能的运动员,一上场就将意味着落后和失败。”
  对于新的体育中心建设应如何迎头赶上“互联网+体育”的创新浪潮,不少委员有着自己的独到思考。王欣建议引入全套的智慧场馆管理系统,实现场馆使用状况的整体呈现、会员场馆预定、入场人口控制、经营状况分析等,实现从运营管理到客户体验的全面提升。
  “基于强大的专业场馆WiFi覆盖而建设的智能化场馆,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科技和运动密切结合带来的体验需求。”贝馨梅期待这样的景象出现:场馆APP可能引导球迷到达购票位置、升级座位,球迷连入场馆WiFi即可获得各种有用信息的推送,如慢动作回入、多角度镜头及球员统计数据、点餐到座、购买纪念品等,球迷也可通过互动获得全新的观赛体验。
  对于赛队和运动员而言,贝馨梅认为APP可实现球员追踪系统记录、追踪球员在赛场上的运动轨迹,进行更科学全面精准的数据分析,从而进一步提升战术。
  高技术互联网应用、充满科技感的场馆对于场馆、赛事冠名和赞助具有巨大吸引力。“基于智能化的硬件设施乃至软件应用及推送,成为赞助商多面多维展示的平台,招商运营空间骤然扩大。”贝馨梅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场馆运营,门票收入只占一小部分。“比如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80%收入来自赞助和包厢,租金占10%。他们推出的贵宾包厢有特色,客户都是行业内的独家代表,可以根据自己企业的喜好对包厢装潢,进行品牌展示。这对于制造业强区的南海,提供行业龙头企业群展示形象和企业文化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方向。”
  4
  如何运营管理?
  可借鉴无锡BCO模式
  在国内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中,由政府下属的事业单位直接经营和招标委托专业机构负责运营是两种主要方式。新的体育中心选择哪种方式更合适?委员热议纷纷。
  “从运营效果来看,无锡BCO模式最值得借鉴。”赵会端道出了不少委员的观点。所谓BCO,即由政府负责投资建设(Build)、由体管中心代表政府出资人负责监管(Control)、由场馆运营管理平台负责经营(Operate)。
  “无锡市体管中心下属的大型体育场馆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2005年以来没有拿财政一分补贴,全部保持正常运转;不仅满足了大型体育赛事的需要,还为市民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健身设施和服务。”赵会端谈到,模式的核心是机制创新,体管中心成立了一家国企开展管理和资源连接整合工作,2016年总收入约7000万元。
  他建议,南海在借鉴无锡基础上进行机制创新,成立由区文体局监管、区文体中心所有的国营集团控股公司,引入战略合作企业,如专业类竞技赛事主办公司、与本土传媒合作成立合资公司负责宣传;引入文创类公司跨界生产文创产品、以资源置换形式输出场地管理服务等,再以交叉持股或场馆资源入股,建立起由南海区场馆运营的国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模式。
  也有委员认为,商业开发泛滥将会使场馆失去应有的体育特色。王欣则站在两种经营模式各取所长的角度建议,政府对新的体育中心运营采取“抓大放小”的办法。

  “‘抓大’是指主体场馆应由政府自行管理,这可以保证政策上的延续性,对区级体育中心的公益性、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各条线协调上的顺畅性以及后期维护管理的整体性也是重要支撑。‘放小’指一些相对独立的小型场馆、配套项目可根据各自特点引入多种方式的合作或租赁经营,对体育中心运营的灵活性和经济性将是有益的补充。”王欣说。

(责任编辑:市体育局)